重阳节专栏陈赣中忆长辈说重阳徐新南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近现代,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人间百善孝先行,九九重阳敬老情。”今天是年10月14日,我们迎来了辛丑牛年的重阳节,“江西文情”特设重阳节专栏,推送两位老年文友的散文新作两篇,愿天下老人:平安多喜乐,岁岁长安康!忆长辈、说重阳陈赣中阴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记忆里南昌人不过重阳节。过节总得要有什么特色的好吃的东西吧?元宵有汤圆、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饼。重阳节吃什么?好像没有呀!难怪大家都不过重阳节。奶奶说,以前南昌乡下过重阳节可热闹!重阳节吃重阳糕。重阳日,晚禾已经收割,脱粒、晒场、扬谷、进仓……一年里最辛苦的农活渐次收尾,劳动的果实就在眼前。重阳日,农户家家机谷、磨米,做重阳糕。重阳糕就像现在的米发糕,有多大蒸笼就蒸多大一块,有的大户人家蒸出的重阳糕像圆桌面一样大!重阳糕里嵌了板栗、城里京果铺买来的红枣、核桃仁,还放进许多瓜子仁。先是上供桌祭祖,放爆竹,磕头,然后敲锣打鼓切重阳糕,大人小孩分食。过重阳节,小孩子不知有多开心。只是听奶奶说,没见着这场景,将信将疑。读小学时,读过一本民谚集选。读物里有很多民俗谚语,比如:“清明到,青蛙叫。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盼明天不明,谷雨求雨天不雨……”;比如“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被送,吃了重阳糕,棉被要开包”……读来琅琅上口,记忆深刻,且学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是:到了清明节,不再会下雪了;去到郊区农村,可以“听取蛙声一片”,可以抓到蝌蚪;清明虽然有个“明”字,却常常下雨;谷雨虽然有个“雨”字,却常常天晴。过了端午节,不再会有“倒春寒”,可以把棉被收起来;过了重阳节,一阵秋风一阵寒,得把棉被拿出来。端午节吃粽,重阳节吃糕。原来真的有重阳糕啊!南昌的重阳糕家父说他小时候南昌城里也吃重阳糕,但不是乡下圆桌面发糕那种样子,也不时兴。城里的重阳糕做成上海、苏州糕团的样子,如月饼一样有印模压制。糕白色,糕上有印模压出的套红的吉祥话“一路高陞”“步步登高”等。家父所述的南昌重阳糕近乎这种样子,嵌有板栗泥、枣泥。糕面上有印模压出的套红吉祥话语。家父似对重阳糕兴致不高,津津乐道的是重阳节的登高。家父说,他年轻时正值抗战,日本人占领南昌后,南昌人纷纷往赣南方向逃难,家父他们逃难到泰和。当年泰和有经国先生的抗日救亡组织,不少年轻人加入抗日救亡组织。男的打包军粮、制作驮夫木头架子、刻印抗日传单……;女的做军被、军棉衣、军鞋……,这些物质都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前线。家父和家母就是在那时候认识的。家父说,泰和有山,不知是罗霄山脉的余脉还是大庾岭的余脉。抗战时期,每逢重阳节,青年们都爬山登高,专走羊肠小道,豪情满怀,期望锻炼好身体能有机会上前线杀敌。于是,自小我知道了重阳节不仅有重阳糕,还有登高风俗。中学时,读到了唐朝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知道了重阳登高风俗年代久远。这诗当年有些读不懂:比如,王维是山西人,独自在长安为官,为啥佳节思的不是山西的父老乡亲,而是山东兄弟?还有,遍插茱萸是什么意思?植树吗?重阳节合适植树吗?遍插的茱萸能成活吗?老头问老师,老师说我提一些怪里怪气的问题。成年后,走南闯北,各地民俗历史知道的多了一些,也多读了几本闲书,上述问题基本搞懂了。重阳节,是中国最古老的民俗节日之一。民俗节日,不同于由祭祀转化的节典,它少了一些神化的、官方的元素,多了一些来自人民大众的自得其乐的元素。阴历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就是这种古老的民俗节日。日子容易记住,而且正当时令。比如一月一是新的一年第一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二月二江河解冻,冰下江水涌动,破冰而出,民俗称之为“龙抬头”;三月三春回大地、草长莺飞,是心情舒畅、迎春踏春的好日子……这些民俗节日,大多数有一份因季候变换而生的喜悦,也常常提示农事活动,更有日常生活要素如祛邪避瘴、洗晒纺织、卫生健康……为什么没有四月四、八月八?奶奶说,因为这两个月是农事活动最忙的两个月,农民没有闲暇更没有心情过节。这些民俗节日流传至今,有些基本消失了,有些在汉族不再流行而成为了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有些转变了性质,成为了与古时意义不同的祭典性质的节日。老头下放农村后,似乎更能理解重阳节的意义。《易经》里九为阳,九月九,两个九重叠,所以叫做重阳。九月九,最繁重的农作渐次完毕,各种秋果也采摘入筐。农民有了一些闲暇时间,也该享受享受劳动成果了。人们选择九月九这个易记且吉利的日子,家家户户用新收的谷物磨粉,加上新枣、板栗或是核桃,江南地区一般都会撒上桂花,蒸出一笼笼糕点……这糕,用于祭祖,祈求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这糕,是劳动人民一年辛苦农作的成果,享用它,百感交集,兴致很高。这糕,便是重阳糕。北方的重阳糕多年前女婿的山东友人寄来“重阳糕”,说是专门委托农村亲戚按传统古法制作。此友人云:他的家乡,上世纪的重阳日还吃重阳糕,如今却是不见了。此糕产自北方,面粉制作,与南方的大米磨粉制作不同。重阳糕如洋蛋糕一般切开分享,好吃,老头认为比洋蛋糕好吃。家父曾猜测:大约是农民的节日流传进了城,城里的文人雅士嫌过节吃点儿糕太土气,于是,取“糕”的谐音“高”,淡化了重阳吃糕,加重了“重阳登高”。重阳节入了诗人情怀之后,诗人们登高阁、品菊花茶、饮桂花酒、凭栏临风,把重阳节写得回肠荡气。令人奇怪的是,极少听说重阳节这天下雨的。这一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有太阳但不晒,有秋风但不凉。穿着随意,身子不重,登高处不流汗。极目远眺,田地收割了,显得空旷,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年岁大的人,登登高楼便罢。年轻人精力旺盛,便选择登山。古时候的登山可不像是如今的旅游登山——有盘山公路,有水泥或花岗岩梯阶,有铁链护栏……古代的登山,前途只有樵夫、猎户、采药人走出的羊肠小道,或是荆棘满途,小道几近痕迹。如若沿途不留下标识,极易迷路。王维年轻时与同伴好友的登山,应该便是如此。山西的东面,有太行山。山西的西面,有吕梁山。翻过吕梁山往西,便是陕西境内。王维在陕西做官,九月九,他忆的“山东兄弟”是吕梁山东面的山西家乡兄弟。唐朝,还没有“山东省”,如今的山东全境,在唐朝是属于“河南道”。山东是在明朝才设立山东布政司。王维忆起年轻时与好友登山,秋日的山坡上长满了茱萸果。茱萸是小灌木,果实通红如同枸杞子一般但更大一些。王维他们采下连枝的茱萸果,束在腰间。登山沿途,每隔一段距离,或是岩缝,或是树洞,或是黄土路边,插一支茱萸,既是作为回程的标识,也有“到此一游”的豪情。这,或许才是“遍插茱萸”的真正意思?此后出现的“茱萸有保健作用,插茱萸在身上可以防病治病”等,或许都是王维诗句问世后对“遍插茱萸”解释不清附会出来的?也许是“高”谐意了“高寿”,也许是文人们超越不了古人,写不出脍炙人口的重阳节诗篇。不知从何时起,重阳节的祭祖没了,庆丰收没了,重阳糕没了……再以后,登高也懒得登了。不知不觉中,“重阳节”变成了“老人节”!报纸电视,满纸满屏都是各级领导慰问老年人的新闻。各种商家大张旗鼓敲锣打鼓推销“保健品”“长寿药”,老年人真的喜欢过这种“老人节”吗?有人问过老年人喜欢吗?老头更喜欢“重阳节”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全民性节日。老头更喜欢重阳节店铺里有各种小孩馋涎欲滴的重阳糕。老头更喜欢重阳节去农村看农民晒场进仓庆丰收。老头更喜欢重阳节看到一群如王维年轻时一般的风华青年结伴登山,遍插茱萸。昔日重阳,今又重阳,念着的,不是岁月催人老。念着的,是青春热血的日子,是奋发向上的激情。九九重阳,电脑桌前的年轻人,可愿意陪伴咱古稀老人,去梅岭登高?!

作者简介

陈赣中,老三届高中生,做过农民、工人,恢复高考后于年考入江西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做过医生、医护教师,现已退休。

重阳观鸟——天香园趣

徐新南

时近重阳,天高气爽,黄菊在野,桂香徐来,游兴蠢蠢欲动。

天香园在南昌城东南隅近郊,远避市嚣,空气清新,不失城区交通之便;近接滨湖,田塘相望,颇得乡野之真趣。

初谒天香园,停车问路于途。路人遥指前方,云树多鸟多处即是。行未远,果见一处园林,林木苍郁,有鸟飞旋盘桓于上,远看祥云袅袅。至前,果见一匾上书天香园三字,红墙碧瓦,深深浅浅,掩映在绿荫丛中,好一个精雅清幽所在。

园覆地亩,楼台亭阁,曲径通幽,回廊转合,布局精微,极尽江南园林构筑之神韵。该园前身是西湖园艺场,集多年经营之规模,汇集了亚热带花卉植物的珍稀品种两万余种,满园奇花异草,茂林修竹,佳木葱笼。绿荫深处,梵音阵阵,香烟缕缕,一路行来,风帘翠幕,如入蓬莱仙境。

园内大小盆景三万余盆,堪称一绝,俱是上上乘精品,绝异凡俗。可以说是博采各派盆景名家之长,自成一派;寓大千世界万千气象于寸木尺盆之中,缩龙成寸。或苍古雄奇、虬曲多姿;或飘逸豪放,挺茂自然;或老干蟠枝,清秀古雅。一入此园,任你俗务缠身,凡心如炽,顷刻间五虑皆空,心境澄明。

余园在园东南角,空明开阔,自成一番气象,入得园来,眼前豁然开朗,古拙的石亭对称拱列左右两侧,犹如双龙戏珠,将正面峭拔高峻的石崖衬托得拔地摩天、气势恢宏。石崖由巨石垒就,石色苍润多苔,青藤翠蔓,漫空笼翠,谷幽景绝,遥看似百宝屏风。巨崖中间是一瀑布,飞云漱雪,水声潺潺,十分壮观。下临潭水清若无底,养无数金鱼,一片金光灿烂。潭边久坐,尘心如洗,乐不思归。

天香园主是园艺专家,亦是博雅君子,爱木及乌,开一泓碧水,树万杆良木,终成一方净土,引来万千禽鸟,观鸟是天香园游览最有趣味的重头戏。天香园东北角树林里栖居着大群的苍鹭和白鹭,一眼望去,数量之多,超出了人一般的想象。白天雄鸟皆出园觅食,园内仅有雌鹭在育雏,一些鹭雏在嬉戏,据说鸟最多时有五万羽之巨。树上鸟多得好象是一棵棵长满了果实的大树,枝条被压得弯弯的,有的连树叶也长不出来。鸟不畏人,离人五六米亦不惊不飞,象施了定身法一样,叫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苍鹭白鹭,黑白分明,密布林中,此伏彼扬,远看如飘动的云霓,鹭鸟鸣噪纷纷,声传数里,蔚为壮观,园之兴衰,系于鸟之一身矣。

如天香园无鸟,则不能引万千游客,兴致勃勃赴远郊而来。天香园草创之初,籍籍无名,鸟至则园兴,天香鸟语,名声显赫,是以鸟以园存,园以鸟贵,园以鸟名,园鸟依存,相得益彰,互为生色,交相辉映,竟成佳话。

鹭鸟本是侯鸟,秋去春来,而园内鹭群,耽于环境的优裕,季节更替,迁延不去,遂成留鸟。这种现象引起了生物学家极大的兴趣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usx.com/rdfz/9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