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葱白腐烂死亡,是葱小菌核病在作怪,

大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几乎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在我国各地均可以种植。生长期较长,要经历育苗、定植、培土等农事操作,从种到收将近一年的时间。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需要种植不同的品种,所以上市时间会有所差异。根据葱白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长葱白类型和短葱白类型。根据种收时间的差异分为四种:春种秋收、春种冬收、夏秋种春收、冬种春夏收。所以我们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大葱。

大葱在种植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病虫害,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适宜的温度、湿度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繁殖。大葱上比较常见的病害有疫病、灰霉病、霜霉病、叶枯病、锈病、小菌核病、紫斑病、软腐病等等。大葱上比较常见的虫害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斑潜蝇、蓟马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危害到大葱的产量和品质。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常见的普通病害小菌核病的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在种植大葱的过程中能够给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葱小菌核病的病症特点

小菌核病是大葱上常见普通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在发病初期,叶片尖端和花梗发生黄变,并呈现从上往下侵染的趋势。并且叶片会逐渐褪绿,呈现出灰白色干枯,整体停止生长。从土壤中拔出大葱可以发现地下部位变黑腐烂。在发病后期,发病部位会呈现灰白色,近地面部位和根成褐色腐烂。拨开外层叶片,内部可见白色霉层,并在近地表处可以发现类似芝麻粒大小的黑色菌核,大小约为1.5—3mm。

葱小菌核病的发病规律

葱小菌核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大蒜核盘菌,可以在多种作物上危害,比如说大葱、洋葱、芹菜等上百种作物,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以侵染危害。该病原菌主要在残枝落叶以及土壤装越冬,也可以混在种子间越冬。并可以借助气流和雨水在病株与健康植株之间进行传播。并且葱小菌核病较喜欢中温、高湿环境,常在晚春至初夏以及晚秋时发病。并且在温度15—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严重。

葱小菌核病的发病特点

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严重。在偏施氮肥的田块,虽然会促进大葱的快速生长,但是葱棵会比较细,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在小菌核病菌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时容易萌发和侵染。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势发病严重。小菌核病的发病特点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经常下雨或漫灌,可能会导致低洼的地方水排不出,造成局部湿度过大,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并且病菌可以随雨水、气流传播,小范围发病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全田发病。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严重。此种植特甜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小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苗势弱、存在伤口的植株易于病菌侵染。大葱受损伤之后,病菌容易从伤口部位侵入,并且开始迅速繁殖,长出新的菌核。

葱小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大葱采收后及时清理出田间的枯枝落叶,在远离农田的地方集中深埋或焚毁。严格控制好田间的湿度。在灌溉时根据田间的湿度情况掌握浇水量,切忌大水漫灌。在地势较洼处及时排水。在雨季多发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小菌核病发病的湿度条件。踢出大葱病苗、弱苗,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气。选用健壮植株进行移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小菌核病的侵染。种植密度根据大葱类型而异,高葱白类型行间距80—CM,短葱白类型行间距50—70CM,株间距以2—4CM为宜。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田间土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保证产量,提高田间的通风透气。

深耕土壤。由于葱小菌核病菌主要发生在近地面区域,故可以实行深耕的方法,将病菌翻入地下20CM左右,可有效降低小菌核病的发病几率。实行轮作。在种植大葱之后,小菌核病发病严重的田块,建议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控制氮肥的亩使用量,加大有机肥以及磷、钾肥的使用,茎杆粗壮,提高大葱的抗病能力。2.化学防治

在小菌核病发病初期,推荐使用40%嘧霉胺悬浮剂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0倍液等进行均匀喷施。重点喷施植株基部和地面,每间隔7—10天使用一次,交替使用2-3次,可有效控制小菌核病的发生和传播。在发病中后期,建议采取灌根和喷施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切不可随水冲施杀菌剂,否则会加重小菌核病的发病程度。推荐使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倍液、48%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倍液、45%王铜.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倍液进行灌根和喷施,在配以氨基酸,每隔七天,连续使用2-3次,可有效防治小菌核病。

在大葱小菌核病发生的过程中,如某些区域发病特别严重,已经枯萎腐烂的,建议直接拔除集中销毁,以防遇到气流或雨水时造成二次传播,对健康植株形成侵染危害。

上述是我针对大葱小菌核病的个人分析,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进行补充和评论。

谢谢点赞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usx.com/rddc/11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